「不要嫉妒華人有錢,是我們馬來人不爭氣 !! 」開明馬來教授再度為華裔發聲!

大多數的馬來人都羨慕我國的華人。馬來人會如此想,乃因為他們自認是土土生土長的土著,但卻被迫「受苦」,只能在Dol Tomyam餐館吃晚餐,而華人卻能夠舒適地在富有異國風情的西餐廳吃——我本身甚至都說不出這些餐廳的名字!大多數的馬來人都羨慕我國的華人。

馬來人會如此想,乃因為他們自認是土土生土長的土著,但卻被迫「受苦」,只能在DolTomyam餐館吃晚餐,而華人卻能夠舒適地在富有異國風情的西餐廳吃——我本身甚至都說不出這些餐廳的名字!

在本文中,我想邀請馬來人思考大馬城市和經濟歷史,並解開華人努力打造「財富」帝國的生活。很多人想問,華人是使用什麼「騙話」或詭計或咒語,讓他們變得比馬來人還要富有?我曾經讀過文西阿都拉(Munsyi Abdullah)的《阿都拉自傳》,寫的是關於他航海的故事。有一天,阿都拉在新加坡遇到萊弗士(Stamford Raffles),後者正在一個地區指揮工人測量和劃分土地。

當文西阿都拉問萊弗士正在做什麼的時候,萊弗士回答說,這是為新城規劃房屋或商店。文西阿都拉對如何在一個24尺長100尺寬的土地上蓋房子而感到驚訝?怎麼能夠在這麼面積的土地上蓋房子?

文西阿都拉根本沒有「生活在城市」的概念,他甚至不瞭解新經濟的概念當他對萊弗士說出他的想法時,萊弗士只是笑著,並告訴文西阿都拉趕快訂下這些劃分後的土地,因為在未來這些土地將會變得很值錢。文西阿都拉沒有這麼做,因為當時他擁有很多祖傳的土地。與其他馬來人家庭一樣,馬來人是富裕的,他們在鄉村擁有很多土地,而農業是主要的經濟來源。但在幾十年後,白人引進了新經濟並建立城市,那裡每一寸土地面積都「非常小」。

當時華人不能買土地,只好選擇購買城市裡的小面積土地,然後興建起兩層或三層樓的店屋,發展到現代就變成了30樓層的大廈。

誰變富有了?馬來人像文西阿都拉一樣錯過了機會,他們認為自己擁有的村屋和稻田就已經足夠了。馬來人不想瞭解在商店集中售賣商品和提供服務以滿足各種現代需求的新經濟概念。

因此,在經過三四十年後,購買小面積土地的華人變得如此富有,因為城市的土地價值已經飆升。馬來人不要怪白人或指責任何人耍詭計,而應該怪他們自己的膚淺想法。

同樣的,在目前的經濟形勢下,馬來人仍然寄望生活援助金或政府照顧他們的利益。因此,結論是,由於白人引進的現代化城市系統和新經濟,導致國家的財富從鄉村的地主手中轉移到在城市擁有土地的人的手中,而不是咒語或華人的詭計。在其他的故事中,華人因為堅持不懈地學習新技能並致力生產優質產品,導致他們變得富裕起來。我接下來要講的是在吉隆玻的一家小裁縫店的故事。鄺福榮洋服店由來自中國廣東的鄺勁卓創立於1915年

這間店的原址就在蘇丹街,直至後來搬遷至現在的店面。鄺勁卓接到了約翰萊德洋行和羅賓森洋行縫製男性西裝的合約,這兩家公司在當時的吉隆玻擁有百貨公司。鄺勁卓在磨練技能後還接到了更多合約。退休後,由兒子鄺秉權接手這間養活了他們全家的店鋪。在鄺秉權接手後,鄺福榮洋服店的顧客包括英國高官,如鄧普勒爵士、比禮斯將軍和季理 裴(Donald Macgillivray)。

政府官員、高級警官、商界精英、政治領袖都是他們的主要顧客。他的顧客還包括國家元首和蘇丹,如端姑依斯邁納西魯丁沙和端姑阿都哈林在1974年前
往英國官訪時就穿著他縫製的衣服。鄺秉權也為敦拉薩縫製衣服。這間店在1997年由鄺秉權的兒子鄺錦流接手,他通過為大馬法官和海外顧客縫製衣服來進一步拓展生意。


鄺錦流在2013年受封端姑慕力玆效忠拿督勳章(DSTM)以表彰他的成就和貢獻。鄺錦流至今還在守著祖業。上述的小故事告訴我們,是馬來貴族讓華人變得富有,因為只有華人願意學習縫製新衣服,如西裝和警服等。


也許那時候馬來人仍然為穿戴馬來人傳統服裝感到驕傲,但世界已經改變了,馬來領袖也已經穿起了西裝和制服!


簡單來說,馬來人不要嫉妒華人所擁有的財富,因為這是一個改善生活的歷史過程,也是華人在現代社會中堅持不懈並投身其中的價值。在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馬來人是否仍然被自身的落後、傲慢和自私所困?

馬來人是否希望通過未接受各種教育,如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或如今的科學、技術、閱讀、工程、藝術和數學(STREAM),並持有保守價值觀的宗教司來區分世界與伊斯蘭嗎?馬來人是要讓歷史重演嗎?

文/達祖丁 (Prof Tajuddin Rasdi私立大學教授)
新聞來源:星洲日報

Source: http://khlv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