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马智礼特别针对砂沙?远的不谈,近10年有大批西马宗教司和教师被派驻 到东马服务,有部份教师履行教职的同时,却又有意无意地向学生灌输宗教思 维。 如果说,马智礼是希盟执政后,最具话题性的部长,相信不为过。希盟执政至今7个多月, 许多人不会记得马智礼为大马教育的未来作了哪些长远的规划,只记得他的黑鞋白鞋论。 再来是谈到推动大马阅读风气的10年大计,马智礼说了很多,但大多数人都针对他建议在 油站、快餐店等设阅读角落,大肆批评一番。

最近,马智礼又踢到一块大铁板,他认为在砂沙 学校执教,来自吉兰丹、登嘉楼及吉打伊斯兰宗 教师应继续留在东马传教,以宣扬伊斯兰,把沙 巴和砂拉越作为灌输伊斯兰的基地。马智礼作为 一个学者,显然讲堂比起政坛更适合他,他的这 番宣教言论更立即触动东马人民的神经线,因为 1963年建国契约具体保障东马人民享有宗教信 仰的自由,更没有所谓的官方宗教。 回到现实的层面,要把马来西亚塑造成为真正的 伊斯兰国是不言而谕的长远目标。

马智礼作为一个伊斯兰学者,推动伊斯兰的普及化是符合他的专业背景,但作为一个曾经 被标榜为开明派的学者,马智礼的言论又凸显他思想保守的一面。 为什么马智礼特别针对砂沙?远的不谈,近10年有大批西马宗教司和教师被派驻到东马服 务,有部份教师履行教职的同时,却又有意无意地向学生灌输宗教思维。一些原本是非穆 斯林的学生被指受有关教师的影响,信仰根基被动摇,引起教会的反弹,家长也非议这类 教育无异于“洗脑工程”。已故砂首长阿德南在位时就曾强烈表达砂拉越必须落实教师90%本 土化的目标,一来是符合砂拉越人要自主,教师空缺应由本土人填补的意愿,其二则是慎 防砂拉越这块向来被认为是宗教多元、种族包容的和平净土被“污染”。 

砂拉越是我国唯一一个非穆斯林占多数的州属,在逾270万人口,基督教徒占近52%、穆斯 林占28%,佛教或民间信仰则约12%,至于沙巴州,则有半数人是穆斯林。独特的宗教和 人口结构,一方面造就了砂拉越丰富多元的文化生态,另一方面也让有心人看到了砂拉越 就像是一块让人垂涎的肥肉,从茂密丰沛的雨林到人文和宗教,都有改造的空间。 必须认清的事实,不管政府是由哪个联盟执政,都不会放弃真正把大马伊斯兰化的努力。 别忘了马哈迪任相22年期间就曾公开阐明,大马不是世俗国而是伊斯兰国。

用平和的心态,任何宗教的信奉者都可以向他人 宣教,但前提是它必须教导人向善,而不是走向 极端化,我也深信宗教的本质基本上都是好的, 但也不能否定,有小撮心怀不轨者确实在利用宗 教遂个人的私心和目的。 在上周六,我受邀主持砂拉越文化研究协会主办 的“宗教文明与民俗信仰”学术论坛,与我联合搭 档的主持人拿督邓伦奇提出“信道不信人”的论 述,深得我心,也认为这信念是正确及有必要加 以传扬。 马智礼的言论固然让东马人感觉不悦,但东马人该是有所意识的自我警觉,而不是挞伐马 智礼之余,也把他人的宗教加以妖魔化。任何种族和宗教信仰之间要做到的是求同存异, 互相理解而不是容忍,因为只有理解及互相尊重才能和平共处。 圣诞节将至,来自不同族群和宗教背景的砂拉越移民局职员,包括穆斯林也共同欢庆圣诞 节,过程被拍成短片后在社交网站获得网民广传和按赞。这正是砂拉越的一大特色,砂拉 越人要确保的是,这个特色不会随宗教被政治化而被冲淡,更要有所警觉和谨记,宪法保 证砂沙人民享有的宗教自由,不会随时局的转变和政权的更迭而有所改变。

文章来源: 星洲日报/绵里藏心.文:何俐萍.星洲日报东马区副执行编辑‧2018‧12‧22